
7月18日,南美國家秘魯發行了一套中餐紀念郵票,對于該國來說,這是第一次。在秘魯,上至達官貴人,下至普通百姓都非常喜愛中餐,大部分秘魯人都能說出幾個中餐名。中餐館只在秘魯叫“CHIFA”,意為“吃飯”。CHIFA在秘魯有說5000家的,也有說1萬家的,根本無法統計準確數字,CHIFA遍布整個秘魯,甚至在向周邊國家擴展。
這套CHIFA郵票圖案選擇了秘魯人最喜愛、家喻戶曉的4個著名中餐:炒米飯、餛飩、八珍炒面、柱侯雞,郵票面值3索爾(約8美分)。郵票的左上角印有秘魯、CHIFA字樣,背景有中國和秘魯兩國國旗;每道中餐圖案下有名稱注釋。
四張郵票中的四道中餐最初都是被廣東人帶來的,所以這些中餐的名稱也很有意思,都是廣東話與西班牙語相結合,就好像秘魯的中餐與本地人口味完美結合一樣,口味受到當地人喜愛,又被人們戲稱為“本土中餐”。
郵票中最突出的“八珍炒面” ,就是最典型的中西融合產物。把豬肉、牛肉、雞肉、鮮蝦、蘑菇、西蘭花、鵪鶉蛋、青菜炒在一起,然后澆在炒面之上, “八珍炒面”就大功告成了。
記者發現柱侯雞郵票的注釋有誤,而且錯得比較離譜。“柱侯雞”是秘魯人比較喜愛的大眾菜,幾乎所有中餐館的菜單中都能找到這道“名菜”。它的拼寫是“Chi Jau kay”,是廣東話“柱侯雞”的音意,郵票中卻注釋為“Chi Jau Cuy”,而“Cuy”是秘魯豚鼠的稱謂,所以在新聞中就出現了“柱侯豚鼠”,而被秘魯大眾所熟知的只有“柱侯雞”,“柱侯豚鼠”這道菜聞所未聞,更不可能是“名菜”。記者在幾家中餐館的菜牌中只能找到Chi Jau kay,而維基百科中秘魯“柱侯雞”的拼寫也是Chi Jau kay,不知是設計者的疏忽,還是另有什么原因,使這套郵票出現了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