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重慶市打擊非法集資綜合管理平臺。受訪單位供圖。
中新網重慶6月12日電 題:重慶筑牢非法集資“防護墻” 守好百姓“錢袋子”
作者 彭國威
“我們發現你區有一家企業的數據指標出現異常,請提前介入加強觀察?!?/p>
不久前,重慶渝中、江北等區打非辦收到重慶市金融管理局的“預警”提示后,按圖索驥迅速展開調查,一個總部在沿海、遍布全國、涉及200多億的非法集資案件很快浮出水面。
2018年以來,重慶市全面部署和推動開展為期三年的非法集資案件處置攻堅行動,通過“互聯網+”模式,著力破解非法集資發現難、協調難、處置難的“三難”問題,筑牢非法集資“防護墻”,有效維護該市良好的金融市場環境。
最新統計顯示,重慶非法集資案件連續五年下降,積案化解連續兩年超過新發案件,綜合治理逐步加強。2020年前5月,該市共立非法集資案件25件,27個區縣未發新案。
“防”字訣
織密“線上+線下”雙重監測網
圖為重慶市非法集資陳案處置攻堅工作現場交流會。受訪單位供圖。
最先發現這家企業風險線索的“高手”,是“重慶市打擊非法集資綜合管理平臺”上的一套線上“打擊非法集資監測預警系統”。
“這個系統就像我們的‘千里眼’?!敝貞c市金融管理局金融穩定處工作人員說,目前,這個系統搜集了10余萬重點目標企業的大數據,通過投訴舉報指數、傳播力指數、合規性指數、收益率偏高指數和特征詞命中指數五個緯度指標,每天24小時對企業進行實時監測分析,實現分值自動統計,“一旦數據指標超過40分,系統就會‘亮紅燈’發預警”。
有了“數據跑腿”,重慶還在全國較早建立了市區(縣)兩級處非領導小組,充分發揮資源統籌調動、靠近基層一線優勢,實現“線上”指揮,“線下”執行。
依托這套高效暢聯的管理模式,重慶有關部門和單位及時開展聯合行動,對這家咨詢企業進行處置,讓企業提前兌付非法吸收的資金近億元,隨后,公安部門對該公司以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立案偵查。
為了充分發動群眾,重慶市金融管理局還搭建了一個“重慶金融安全衛生”微信公眾號平臺。生活中,百姓如果發現身邊有非法集資現象,只要關注這個平臺,通過“有獎舉報”窗口,可以輕松完成圖文信息一鍵上傳?!跋到y可通過自動定位或手動輸入地址等方式,直接將信息移送至投訴舉報事發地進行處置?!?/p>
“快”字訣
化“九龍治水”為“統一作戰”
非法集資跨區協調難,是攻堅戰中的一個“堵”點,為了“疏通經絡”,重慶構建“地區協調鏈”,將所有攻堅臺賬的陳細案分為“外省牽頭的跨省案件”“我市牽頭的跨省案件”“市內跨區案件”和“市內不跨區案件”四類,然后分類施策、協同推進,有效防止因案件移交、并案、撤案和跨省等因素導致“兩張皮”的尷尬。
近兩年多來,重慶共協調跨省案件處置70余次,確保在市級層面做到全國全市“一盤棋”。
對于“市內跨區案件”,重慶會同公檢法機關、區縣打非辦,歷時半年匯總該市有記錄以來的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及處置進展,全面摸清并繪制重慶“一張網”,實現案件偵辦、移送審查、案件審判、執行清退、會商結案和信訪維穩等關鍵點信息,按年度、分季度地全流程跟蹤管理和分析調動。
重慶市金融管理局金融穩定處負責人透露,“重慶市打擊非法集資綜合管理平臺”上的案件管理中心,細分有立案偵查階段、移送起訴階段、案件審判階段、資金清退階段、案件結案階段五個智能板塊,分別用紅黃橙藍綠五色標注,各個階段的進度一目了然。
該負責人說,重慶還探索建立“6+N”會商處理機制,完成金融、公安、市場監管、法院、檢察院、信訪+行業主(監)管部門的“無縫鏈接”,大家少走彎路,真正實現案件“快偵”和“快審”。
據統計,2019年,重慶新發案件移送起訴率達37.9%,較2018年提升20個百分點。
“破”字訣
巧借“資產重組”化解“處置難”
贏了官司,要錢卻難;百姓不滿,上訪不斷。為解開非法集資這個“死結”,重慶積極探索“資產重組”模式,盤活涉案閑置資產,實現最大化追贓挽損。
涉及200余人、近2000萬元的“洪元案”在2015年已判決,但后續一直找不到可執行資金資產,受害群眾望穿秋水卻拿不回錢,多方奔走中,案件屬地長壽區發現案犯在湖北某市有一爛尾工程,土地屬政府劃撥,工地構建筑物廢棄,無法通過正常司法渠道拍賣處置, 盤活涉案資產項目成為唯一挽損渠道。
在之后的兩年時間里,長壽區組建工作專班,出動工作人員30余人次,行程近8000公里,主動與當地政府接洽協商,表達“降低損失、合作共贏”的處置意愿,最后依靠當地政府通過招商引資方式,將涉案資產盤活并處置變現,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176萬元。
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期間,重慶通過建立定期接防、約訪制度,主動聯系集資群眾通報案件處置情況,做到“讓政府服務多跑路,讓人民群眾少跑腿”,有效避免溝通不暢引發的群訪集訪。
2019年,重慶涉非群體到市信訪批次、人數分別同比大幅下降。重慶市信訪聯席會議已不再將非法集資群體納入該市信訪突出問題專向治理清單。